注重思想引領。設置少數民族學生專職輔導員,全面負責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。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,設置民族融合專題討論課。成立民俗文化與民間藝術協會等民族社團,舉辦民族文化節,開展“國旗下的講話”“我的中國夢”等主題教育,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增進“三個認同”,將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發展需求有機融合,樹立行行建功、處處立業的就業觀。
加強指導服務。面向少數民族學生實施基于導師制的分班分段培養模式,為每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導師,進行全方位輔導和“一對一”開展專業能力培養,現有導師93人,其中教授24人、副教授53人。開設“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”“職業素質養成”“大學生就業指導與發展”“大學生創業基礎”等課程,設置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途徑專題課。每年專門邀請招錄少數民族畢業生用人單位來校舉辦招聘會,基于畢業生電子臺賬強化精準幫扶,制定“一人一檔”“一生一策”幫扶方案,實行“一對一”個性化就業指導和崗位推薦。
豐富實踐訓練。實施少數民族學生就業“圓夢行動”,根據學生職業興趣和發展意向,分類舉辦考研、簡歷制作與面試技巧等專題輔導培訓。面向少數民族學生舉辦“職創匯”講座、職場體驗周等活動,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。圍繞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,以年級為單位定期舉辦菜單式團體輔導。發揮就業典型榜樣示范作用,將優秀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事跡納入黨課、團課和入學教育案例教學內容。在少數民族畢業生中評選“優秀畢業生”“就業之星”“優秀畢業生黨員”等,舉辦先進事跡報告分享會和圖片展。